先生向北,青春聚“吉”!|2025年大学生暑假“返家乡”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和吉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引领青年学子通过返回家乡参与社会实践,在增长才干中,增进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从而为家乡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培养储备青年人才、贡献青春智慧,各地纷纷呼吁大学生积极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公管学子积极响应号召,用生动的社会实践,在家乡留下最珍贵的青春纪念!
我是公共管理学院23090402班的隋缘,暑假里,以“返家乡”实践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回到大安市这片熟悉的土地,在乐胜乡政府综合服务中心交流学习。每天看着窗口工作人员耐心解答村民的疑问,帮大爷大妈核对养老信息时一遍遍讲解流程,我才懂了“服务”两个字的分量。
从协助整理民生档案时发现的每一笔补贴记录,到参与返乡人才座谈会上听到的创业故事,都让我对“公共管理”有了更鲜活的理解——它不是课本上的理论,而是关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是连接政策与群众的桥梁。有次帮一位老人补全资料,他连声道谢的样子,让我突然觉得,这些琐碎的工作里藏着最实在的价值。
这次实践让我明白,青春的意义不仅在于汲取知识,更在于用行动反哺家乡。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用所学真正服务于社会。
隋缘同学进行整理民生档案工作现场
我是公共管理学院24090101班的徐圣涵,这个暑假期间我积极响应学院号召,参与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的检察院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对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距离有了真切认知。
初到公诉科时,我对卷宗里的逮捕令、起诉书充满陌生感。跟着检察官整理案卷时才发现,每一份文书都凝结着对法条的精准运用。观摩庭审时,看着公诉人用逻辑串联证据,我突然理解了,法律不仅仅是知识的象征,更是维护正义的武器。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理论学习是基础,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会在复杂案情中找到法律适用的支点。未来的学习中,我会带着这份对司法实践的敬畏,让知识真正扎根于现实土壤。
徐圣涵同学进行观看庭审现场
我是公共管理学院24090202班的金睿妍,这个假期,我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让我对家乡基层工作有了深刻认知。
在城管部门,我了解到城市秩序维护背后的细致工作。从规范街边商户经营,到巡查市容环境,城管工作并非简单的“管理”,而是以服务为核心,平衡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需求。参与社区工作时,我和社区人员一起走访小区,沟通杂物堆放问题。面对居民时,工作人员耐心劝解,以理服人,让我明白基层治理需要共情与沟通,也体会到社区工作者的辛苦。
这些实践,让我看到家乡基层工作者的坚守。他们用行动守护家乡秩序、安全与和谐,也让我懂得“家乡发展”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无数人点滴付出。未来,我愿以所学回馈家乡,也盼更多青年关注基层、参与建设,让家乡更美好!

金睿妍同学进行城市秩序维护工作现场
我是公共管理学院24090301班的李天顺。这个暑假,我积极响应学院号召,参与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榆树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三庭工作。
这次实践让我得以深入了解司法工作的各个环节,从立案审理到判决结果下达,每一步都凝聚着法律工作者对正义的追求与坚守。在多次参加庭审活动时,我发现书上清晰的法律条文,在实际案件中会因证据不足、当事人表述模糊等变得复杂。比如看似简单的侵权案,可能因责任划分的细节争议,需要结合大量判例和司法解释来论证。这种“从纸到案”的转化,让我更懂灵活运用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青年学生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也明白了司法工作者既要心怀对规则的敬畏,也要保有对现实的体察——这或许就是司法工作最动人的地方。

李天顺同学进行档案整理工作现场
我是公共管理学院24090201班的刘书苗,暑假期间我积极响应学院的号召,参与到“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鹿城镇的杨庄社区,负责辅导青童学堂学生的暑期作业。
作为一名志愿者教师,在与各年龄段的学生交流相处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孩子们独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他们积极的求学态度,比如在教英文儿歌《Big Big World》的过程中,有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虽然他指的单词与所唱之处并不一样,但是那份认真或许是我收获的最有意义的礼物。另外一位来自五年级的学生,这些单词对他来说已经不再陌生,跟唱两次之后,他竟然自愿加入到了教师队伍,负责给一位即将进入四年级的同学纠正发音,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也是我在这一实践活动中的一大收获。
此次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我懂得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现实,也让我明白我们应当走进生活,用学到的知识服务人民,帮助人民,共同构筑美丽社区,文明社会。
刘书苗同学进行教师志愿服务工作现场
青春在实践中闪光!这个暑假,我院青年学子积极奔赴基层,践行所学、服务桑梓,在广阔天地间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用脚步丈量大地,以行动服务家乡,知行合一,砥砺奋进,为家乡发展和基层治理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
初审:李守瑶
复审:陈 磊
终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