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伴学,筑梦成长|公共管理学院2025年暑期“学伴 +” 青年群体子女网络学业互助计划(三)

时间:2025-08-28 浏览:

青春伴学,筑梦成长|公共管理学院2025年暑期“学伴 +”青年群体子女网络学业互助计划(三)

为落实吉林省学生联合会关于《“学伴 +” 青年群体子女网络学业互助计划》的通知,根据新就业群体、网络群体、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农民工群体等青年群体子女意愿,解决在学业中面临的学习困难,“学伴+”青年群体子女网络学业互助计划正式启动。公共管理学院众多品学兼优的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结对,通过微信、腾讯会议等工具开展线上课程。志愿者们课前广泛查阅资料、认真备课,课上为同学们耐心讲解、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课后细致跟进、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全方位、全流程的伴学服务,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温暖动能,收获学生与家长的一致认可。

个人简介:

王龙鑫,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共青团员,曾获三等奖学金,多次参加校级院级志愿活动,积极参加“学伴+”网络教学互助活动,“返家乡”社会实践等志愿活动。

心得体会:

在暑假期间,我参与了“学伴+”志愿活动,与一名初中生结为学伴。通过系统性的辅导与互动,我进一步认识到教育过程所蕴含的深远意义与实践价值。活动期间,我们共同制定了明确的学习计划,涵盖课前预习、知识巩固与作业练习等环节,力求实现结构化、高效率的学习推进。

在备课阶段,我注重内容的设计与表达方式,尝试以清晰易懂的逻辑和生动形式呈现知识点,并融入互动提问与思维引导,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探究兴趣。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小同学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与强烈好奇心,这种互动不仅促进了其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也推动我不断调整方法与节奏。

通过参与此次“学伴+”活动,让我有机会为社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未来,我也会继续努力,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个人简介:

孙雨,2022级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中共预备党员,院团委秘书处部长,班级学习委员。学习成绩优异,获两次三等奖学金、三次一等奖学金,曾获“互联网+”三等奖、“挑战杯”校级二等奖等。社会实践活跃,志愿服务时长101小时,获省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我参与了学院组织的“学伴+”活动,辅导即将升入九年级的女孩一起预习数学。起初接到任务时,我既期待又忐忑,期待能将自己的数学知识传递给他人,又担心无法精准把握女孩的学习节奏。

初次见面,我发现她对即将接触的函数知识充满陌生感,眼神中带着些许畏难情绪。为了让她更快进入学习状态,我先从基础的数学思维引导入手,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帮她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挑战。有时我以为讲解得清晰易懂,可她做题时仍会频频出错。这时我才明白,自己习惯的解题思路和知识体系,对初学者而言可能存在认知断层。于是我调整教学方法,放慢节奏,这种方法让她更好理解了知识,强化了学习成果。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更让我对责任与成长有了新的感悟。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我人生中一段意义非凡的经历。

 

个人简介:

夏小淇,2023级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共青团员。校就业形象大使东区负责人。多次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在实践活动方面,多次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返家乡”、“学伴+”网络教学互助活动,也积极参与“互联网+”、“乡村振兴”、“大创项目”等创新大赛。曾获得一次三等奖学金、三次校就业形象大使的通报表扬。

心得体会:

这个暑假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学伴+”活动,极大地充实了我的假期生活。

我辅导一名初二女生的化学学科。在初步交流中,我清晰地把握了她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不足,我用心规划了教学安排。在每节课之前,我都会仔细筹备课件,重点围绕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进行专项辅导,整理关键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并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强化已学的内容。每当看到她顺着我讲的思路慢慢解开难题,眼里亮起来的那一刻,我心里也跟着踏实又开心。

通过参与此次“学伴+”活动,我深切明白,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搭建起师生间信任与理解的桥梁。非常感激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次社会实践的契机,让我在青春的征程中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志愿凝聚力量,真心铸就辉煌

志愿于心,奉献于行

以责任为墨,书写成长篇章

用担当作帆,助力青春远航

 


初审:李守瑶

复审:陈  

终审:于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