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五)—薪火相传,延续荣光

时间:2025-08-12 浏览:

公共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五)

——薪火相传,延续荣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院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一、薪火燎原实践团

7月2日,薪火燎原实践团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先后走进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长影旧址博物馆、吉林青年运动史馆,沉浸式感悟东北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薪火燎原实践团成员参观东北沦陷史博物馆现场

活动期间,队员们在伪满皇宫博物院与东北沦陷史陈列馆,通过参观文物、历史影像,深入了解日本侵华期间东北人民的苦难经历与抗争故事;在长影旧址博物馆,探访经典红色电影制作场景;在吉林青年运动史馆,梳理吉林青年在革命、建设时期的奋斗事迹。

薪火燎原实践团成员参观伪满皇宫博物院现场

心得体会

王晓璐

此次“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实践,让我深刻体悟到东北红色历史的厚重。从伪满皇宫的屈辱印记到长影旧址的红色光影,从抗联路的艰辛足迹到青年运动的奋斗史诗,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的精神脉络。作为青年,我们不仅是历史的学习者,更应是红色血脉的赓续者,以行动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贾哲源

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的抗联历史展区,一件件实物静静陈列:馆内陈列的武器、信件和衣物,再现了抗联战士在冰天雪地中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场景,他们缺衣少食、武器简陋,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坚守抗争14年,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东北抗联精神中蕴含的坚定信仰、爱国情怀与无私奉献 。

  1. 长影精神传承队

    7月1日,长影精神传承队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的长影精神在每一寸胶片、每一件道具中浸润人心。前辈电影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用镜头记录时代、呐喊理想,正是“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生动诠释。

    此次实践活动,让团队青年深知,我们站在历史与当下的交汇点。长影精神里的“自强不息”,是激励我们克服困难的底气;红色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而“三下乡”的“服务人民”,则是让这份精神落地的路径。未来,我们会带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每件事,带着“人民情怀”走好每一步路。让红色基因在青春里延续,让精神的火种在实践中燎原。

    长影精神传承队成员参观长影旧址博物馆现场

    心得体会

于川淇

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斑驳的摄影设备与泛黄的剧本仿佛在诉说光影传奇。从《白毛女》到《上甘岭》,老电影里的家国情怀穿越时空,让我们触摸到老一辈电影人的赤诚。当看到摄影棚里的道具与手稿,才懂得一部好作品背后是无数细节的打磨。这次实践让我们明白,传承不仅是记住历史,更是要带着这份坚守与热爱,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杜鑫

长影旧址的每一帧光影都藏着时代的印记。在黑白胶片展区,《英雄儿女》的经典镜头让我们热血沸腾;在录音棚旧址,老式收音设备诉说着技术迭代的不易。讲解员说,当年条件艰苦,前辈们却用创造力拍出了震撼人心的作品。这让我们反思:当代青年拥有更优资源,更应拒绝浮躁,像前辈那样专注做事。三下乡之行,不仅是历史教育,更是一次关于初心与担当的精神洗礼。

本次公共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各团队用脚步丈量历史,以行动践行担当。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刻领悟到了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未来,公共管理学院将继续组织更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激励同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初审:李守瑶

 

复审:陈  

 

终审:于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