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六)——担时代伟业,铸青春责任

时间:2025-08-26 浏览:

公共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六)

——担时代伟业,铸青春责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院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推普宣传团

为深入加强普通话宣传,同时加强民族间文化交融,7月7日,宣传团先后来到了前郭尔罗斯阿拉坦社区、东三家子乡蒙古族小学和查干花蒙古族小学开展了主题为"普语润蒙乡,同心共传承"的普通话推广活动。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由志愿者沈彤为社区的老人们讲述了蒙古族故事—苏和与小马驹的故事,故事由团队成员用标准的普通话娓娓道来,无论是草原上的勇敢传说,还是毡房里的温情日常,都在清晰的语调中变得鲜活。

此次“普语润蒙乡,同心共传承”普通话宣传活动,不仅帮助蒙古族学生提升了普通话应用能力,更在互动中增进了民族情感。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继续投入到普通话推广与民族地区发展需求相结合的事业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心得体会

徐圣涵

在前郭县的三下乡实践,像一场浸润心灵的文化之旅。走进蒙古族小学,孩子们用带着蒙古语尾音的普通话跟读课文,稚嫩的声音里藏着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教他们念绕口令时,课堂里的笑声让我明白,语言是打开认知大门的钥匙。这场实践让我深刻体会:普通话是沟通的桥,而传统文化是桥基下的根,唯有根脉扎实,桥梁才能通向更远的未来。

王泽冉

在参与三下乡推广普通话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语言推广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交融与情感联结的桥梁。这段充满挑战与温暖的经历,让我对推普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三下乡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走出校园,深入基层,真切感受到推广普通话对促进地区发展、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未来,我将继续投身推普事业,用自己的力量为更多人架起沟通的桥梁,助力乡村振兴。

郑淇

参与此次前郭尔罗斯蒙古族社区普通话推广活动,我收获颇丰。作为志愿者,从普通话课堂的文化讲解,到与小朋友互动交流促进普通话交流,再到实景演练中的角色代入,我深刻体会到语言是民族交流的纽带。看到居民们和小朋友们从羞涩开口到流畅表达,尤其是小朋友用普通话复述小故事的认真,我明白推广普通话不仅是教发音,更是在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次实践让我学会用深入基层的方式架起沟通桥梁,也更懂文化传承的意义。

红途筑梦实践队

6月28日,红途筑梦实践队以“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为宗旨,通过走访吉林省博物馆、农博会、长影世纪城三大特色场馆,深度调研并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传承、现代农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成员们以脚步丈量吉林大地,用智慧联结理论与实践。从农业科技的田间课堂到影视文化的创新工坊,从历史长河的文明探源到乡村振兴的路径求索,我们在 “三下乡” 的生动课堂中,既深化了对“国之大者”的理解,更锤炼了服务社会的本领。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成员们以脚步丈量吉林大地,用智慧联结理论与实践。从农业科技的田间课堂到影视文化的创新工坊,从历史长河的文明探源到乡村振兴的路径求索,我们在 “三下乡” 的生动课堂中,既深化了对“国之大者”的理解,更锤炼了服务社会的本领。

心得体会

李卓

此次“三下乡”活动,我们走进长影世纪城,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自信洗礼。通过实地参观,我真切感受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电影摇篮的光辉历程与时代贡献。一幕幕经典影像、一件件珍贵展陈,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繁荣与精神力量。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作为青年,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将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

范妍蕊

在吉林博物馆的探访中,我深刻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驻足于满族金扁方与银扁方前,缠枝莲纹与民族文字的交织,让我触摸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基因——这些器物不仅是技艺的结晶,更是各民族智慧交融的见证。作为实践者,我们当以文化守护者的姿态,将这份跨越千年的“和谐共生”精神融入当代叙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力量。  

本次公共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各团队用脚步丈量历史,以行动践行担当。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刻领悟到了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未来,公共管理学院将继续组织更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激励同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初审:李守瑶

 

复审:陈  

 

终审:于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