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续红色血脉,铸时代华章
为深入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院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撷芳东丰队
7月5日至6日,撷芳东丰队开展了以红色传承与乡村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先后走进小四平镇解方将军纪念馆与东丰县皇家鹿苑博物馆,沉浸式感悟红色历史,领略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撷芳东丰队在解方将军纪念馆
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深度互动,队员们强化了传承红色精神的使命感,更直观地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未来,团队成员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传播红色文化与乡村创业故事,吸引社会对乡村发展的关注,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与繁荣。
队员们在东丰县皇家鹿苑博物馆
心得体会
史航博
这次实践让我收获满满。在解方将军纪念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让我深刻理解了“红色基因”的分量,宣誓时的热血沸腾至今难忘。皇家鹿苑的产业创新则让我看到乡村振兴的活力,同学们结合专业提出的建议,更让我明白团队协作的力量。未来,我会带着这份责任感,持续关注乡村发展。
隋缘
参观解方将军纪念馆时,那些珍贵的史料让历史变得鲜活,红色故事分享会让我对革命精神有了新感悟。皇家鹿苑的参观让我惊喜,梅花鹿产业从养殖到深加工的创新,让我看到专业知识与乡村需求结合的可能。这次实践不仅提升了我的观察能力,更坚定了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信念。
砺剑铭史实践团
7月7日,正值七七事变八十八周年纪念日,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追思,砺剑铭史实践团走进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曾经的苦难与抗争不再只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能真实“触摸”、感同身受的岁月印记。展馆的每一寸空间都沉淀着14年沦陷岁月的沉重呼吸,成员们用年轻的脚步丈量苦难的深度,用赤诚的心灵聆听历史的回响。
砺剑铭史实践团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此次活动,是灵魂洗礼与精神传承,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东北沦陷史与抗战历程,明晰新时代青年责任。他们表示,会以先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化爱国志为行动,守护和平,为民族复兴注入青春力量,让“星火”精神在铭记与奋进中,绽放更耀眼光芒。
队员们参观展馆
心得体会
陈佳果
这次实践让我明白,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作为青年,我们更应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让振兴中华的信念在心中生根发芽。
金睿妍
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责任与担当。这段历史让我深刻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民族的独立与强大是守护家园的根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本领,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李昊萌
踏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那段血色浸染的历史。展厅内,一张张泛黄照片、一件件斑驳实物、一段段沉痛文字,无声地诉说着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与东北人民的抗争。 历史不应被遗忘,它应化作我们前行的力量,守护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铭史传承队
6月22日,铭史传承队来到了东北沦陷史陈列馆,这段早已在书本上学习过的历史,当亲眼目睹其中的沉痛时,仍然为之痛心,成员们所踏入的是一段需要以敬畏之心倾听的过往。
铭史传承队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三下乡”的脚步还在继续,但这次参观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的经历,已成为大家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青年的“担当”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是铭记历史的清醒,是珍惜当下的笃定,更是建设未来的决心;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前行,脚下的路,定会更加坚定。
心得体会
李丽
随“三下乡”队伍踏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时,阳光正透过窗棂落在展柜上。那些锈迹斑斑的军用水壶、被战火熏黑的课本、逃难者留下的破布鞋,突然就把“十四年沦陷”从抽象的时间,变成了能呼吸到的沉重。这次经历使我明白:我们站立的土地,每一寸都浸着不屈的魂。青年的肩膀,该扛起的不仅是记忆,更是让这样的苦难永不重演的担当。
刘子阁
“三下乡”活动让我走进了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展馆内,昏暗的灯光下,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讲解员的讲述让我动容,那些无名英雄的故事,让“家国”二字有了沉甸甸的分量。走出展馆,看着阳光下的长春,更明白和平的珍贵。作为青年,铭记历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带着这份警醒,踏实前行,不负先烈热血换来的安宁。
本次公共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各团队用脚步丈量历史,以行动践行担当。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刻领悟到了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使命。未来,公共管理学院将继续组织更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激励同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初审:李守瑶
复审:陈 磊
终审:于 洪